第857章 无所不通

 热门推荐:
    大清早,神宫监的小太监在广庭扫雪。

    严成锦在路上没注意到,走在前面的是谢迁父子,谢丕从南方治水回来,似乎又立功了。

    诸公面色凝重,都有事要禀报。

    金钟响起,百官鱼贯入奉天殿中,手里哈着热气。

    李东阳道“撒马尔罕贡使请旨,让朝廷支给贡使团入境一切饮食和道路费用,共计六万两白银。”

    太上皇弘治眉头一挑,忍不住想说让他们今后别来朝贡了

    诸公虽未出声,但面色也有些不满。

    年关了,各国使臣纷纷入京朝贡,但唯独这撒马尔罕,要报销路费。

    严成锦知道撒马尔罕,这是上一世的乌兹某克某坦的疆域。

    百姓贫苦,尚且需要朝廷庇护。

    朝鲜、暹罗、吐蕃和哈密都是带贡品来。

    唯独撒马尔罕,是抱着拼团做买卖的心思来。

    他们采办明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等物,再回到本土贩卖,赚取差价。

    还要大明报销路费。

    一点不亏。

    但也不能怪他们,那地方鸟不拉屎,实在太穷了。

    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贡品。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既然是朝贡,朝廷应当支给这笔银子,只是这数额?”王琼有些不乐意。

    这是来大明碰瓷的吧!

    百官颔首点头,想比之下,唐宋国君简直是圣人。

    太上皇弘治沉声道“让他们五年来一次,不必每年都来,贡使入京人数,限定在一百人,户部拨给糜费吧。”

    “遵旨!”

    王琼看了周围一圈,到他禀报了,心中有点兴奋感。

    “唐宋的香料折算成白银,为八百三十七万两,加上岁入的商税和农税,有四千五百余万两。

    再减去俸禄、军饷、赈银和造船糜费。

    国库,有储银一千九百余万两。”

    太上皇弘治略微动眉,国库竟有一千九百余万两剩银?

    这算是盛世吗?

    诸公也眼中一亮,朱厚照眸中迸发出精神头,认真听着。

    父皇在位时,流水虽然多,但国库储存的银两,最多五百万两。

    这可比父皇在位时,还要多出一千二百万两银子。

    严成锦微愣一下,弘治皇帝时,朝廷大力发展基建,投入巨大的靡费。

    现在朱厚照捡了便宜,该花的银子在弘治朝花了。

    若是后世评价,应该成为弘正盛世吧?

    太上皇弘治尽管有心憋着,可此时,眉宇间也抑制不住笑容。

    “王爱卿不错!”

    王琼心中微动,注意到太上皇已经换了称呼,忙躬身谢恩。

    严成锦道“臣以为,是时候扩建东城了。”

    京城,只扩建了南城。

    东城,是京城的东面,那里有许多从天津卫乘船来的商贾入京,堪称人流第二大关口。

    “这小子又要糟蹋银子了。”王琼咬着牙齿。

    李东阳视线回转,落在严成锦身上。

    崔岩还沉浸在国库增收中,被严成锦一句话拉了回来。

    年轻的官员,就是不知存银子。

    若他们得了银子,那是要藏起来的,此子却总想着把银子花掉。

    “严卿家,如今已经是算是盛世了吧?”太上皇弘治道。

    魏书说,天下开泰,四方无虞,就是盛世。

    但盛世应该如何判断,太上皇弘治和诸公也没有标准,不知用什么来衡量。

    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这算不算盛世。

    朱厚照也好奇和紧张的看着严成锦。

    严成锦沉吟片刻,才开口道“臣以为,盛世当分为,一级盛世,二级盛世,三级盛世。

    一级盛世,是百姓食无虞,衣无虑,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朝廷和百姓的仓库具丰实。

    此乃最低的一级盛世。

    二级盛世,是人口增添一倍,文坛兴盛,百业峥嵘,丝路和海路交易繁荣,天下不分户籍。

    三级盛世,天下家家户户穿丝绸,出行有车马,田地百亩,存银不下五百两。

    朝廷至今,连一级盛世,也未能达成。”

    将世界的财富和粮食,部掠夺来大明,或许会出现一个五级盛世。

    但他没有说。

    朱厚照很认真的听着,老高说的一级盛世,就是盛唐。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如今,百姓的米缸中并没有多余的粮食,像老高说的一样,只是朝廷有银子,但百姓没有银子。

    远不到一级盛世。

    李东阳虽也听出了,一级盛世就是大唐。

    只是此子“润色”了一下。

    尚且还在情理之中,二级盛世,稍微努力一下,或许能达到。

    但是三级盛世,这……这压根不像是能治理出来的天下。

    诸公也皱着眉头,你搁这儿忽悠谁呢?

    “严大人,不是本官针对你,人人家中纯银不下五百两,这如何能做到?”蒋冕板着脸。

    太上皇弘治此刻神贯注,完沉浸在严成锦说的盛世中。

    “蒋卿家所言有理,这如何能做到?”

    严成锦思索不片刻,怎么跟诸公说,总不能说掠夺天下的钱粮,部搬来大明。

    古人对盛世的天花板,就是大唐。

    但他,见过比大唐更繁荣的盛世,那就是上一世。

    户户都能掏出五百块钱,只是到了这种时候,五百块钱就不值钱了。

    “臣也不知道。”

    这个家伙又不敢说了…

    太上皇弘治逐渐回过神来,细想如今大明还有许多地方,需要赈济,百姓仓库中没有存粮。

    的确,还算不上盛世。

    不由得失落几分。

    “可是这与建东城有何干系?”

    “百姓在京城无处落脚,会如何?”严成锦反问。

    朱厚照眸子微动,抬头“会向外迁移?”

    “不错。”

    人口越来越聚集的城市,就会越来越繁荣。

    而人口流失的城市,会迅速衰落下去,最终荒废成为空城或者小城,诸如现在的长安。

    上一世同样适用。

    判断要不要投资买房,就看这座城市的人口是不断汇聚,还是向外流失。

    若是不断汇聚,经济就会越来越繁荣,房价就会越来越高。

    若是不断流失,经济就会萎靡,房价自然就会跌落。

    而吸引人口聚集的,是工坊、国子监和朝廷。

    只要朝廷不迁都,就会一直聚集。

    天下的商贾来京城赚了银子,却不能安家在此,又会返回原籍,或另寻他处购置宅邸。

    这便是流失的过程。

    太上皇弘治微微眯着眼睛,有些不解,只能故作听懂了,命萧敬散朝。

    诸公还留在大殿中。

    “方才严卿家所言,扩建东城与盛世有何干系?”

    “太上皇随臣出宫一趟?”

    太上皇弘治看看窗外的光线,还没到巳时,就点头同意了。

    诸公相互交换一个眼神,对严成锦说的三个盛世颇感兴趣。

    也命人回值房去取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