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修真小说 > 巴山夜雨是什么意思? > 第二章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第二章 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热门推荐:
    神州的修行界最近流传着一句话“西楚荆山火烧云,北晋太乙有飞仙,一剑青女下山去,林泉寺里三小僧。”</p>

    这句话提到的这几位便是修行界的希望,而他们都不超过十六岁。</p>

    胡天圣女名叫祝红妭,是祝荆山的女儿。据说她出生的时候,荆山上的圣火爆燃了三天三夜。圣火如柱直冲天,红云十里日月迁。</p>

    祝荆山为女儿起名红妭,说是为了纪念火神祝融的妹妹女妭。</p>

    道宗宗主莫长生的弟子名叫郑飞仙,是荥阳郑氏的骄傲。据说他六岁上太乙、七岁入界、十岁入道。而今年方十四,隐隐然已经摸到了入宗的门口。</p>

    青女是剑宗天下第一剑仙白江左的弟子。他的名字里虽然有个女字,可他却是个男子。</p>

    听说剑宗宗主白山民为了他,亲自去了极寒之地,把他带回了剑山。而让白山民跑这一趟的人,是剑谷里的白江左。</p>

    至于林泉寺的三小僧,那自然就是法号觉开心的李开心,法号觉白衣的方白衣,还有那个觉巨了。</p>

    三小僧中的一个,此时就站在了竹林里,呆呆地在想着心事。</p>

    他叫李开心,他来了六年多了。</p>

    这些年里,他长高了不少,眉目也出落得俊雅清秀,眼睛里的春风也是越来越浓,越来越和煦。</p>

    少年不识愁滋味,这个小和尚因何发呆呢?</p>

    原来他看到了一句诗,让他的心绪一直无法安宁下来。</p>

    今日的早课的功课便是讨论人生,有人怨言“愁恨何能免”,有人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李煜)(李白)</p>

    可他想的却是“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他始终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如浮萍般的行人。</p>

    忽然,有一只手掌轻轻地拍了他两下。开心并没有动,他早就感觉到了这个人。</p>

    这人是戒律院的执事智持法师,他的俗名叫刘飞练。</p>

    飞练是南梁的羽林中郎将,据说他是陪梁国太子出家的。</p>

    刘飞练长得很难看,一个豺头,身形却像一头鹿。</p>

    据说自从他做了戒律院的执事,寺里就太平了许多。光是那对凶光闪闪的眼睛,便让和尚们的心里是悸动不止。</p>

    至于那个虎头的王琼奇,更是让人心惊胆寒。</p>

    开心不回头,他嘴里说道“不知飞练公,今日约我何事?</p>

    刘飞练轻轻说道“我带来了星主的几句话。”</p>

    开心转过了身,他有一张春风脸。</p>

    他微笑地看着刘飞练,问道“哦,星主有什么嘱咐?”</p>

    刘飞练亦笑着说道“星主希望殿下抓住入道、入宗的这两次时机,一定要得到黎祖灵。我们都希望殿下能成神,能带着我们去到幸福的彼岸。”</p>

    开心的眼中闪过了一抹淡淡的阴影,可又马上消失不见了。</p>

    他回道“我知道了,我定会尽力而为,不让星主失望。”</p>

    飞练又到了李元宣的身边,他轻轻说道“星主让我转告殿下,您的母亲很好。那个人已经不再为难她了。”</p>

    开心望着他,点头道“请告诉星主,我很感谢他。飞练公,我何时能见到青龙?”</p>

    刘飞练的豺头摇了摇,他哑声道“入宗的时候,就可以见到了。殿下,要是入道时得到他的灵,就不用见青龙了。要是入道时,没有成功得到那个灵,那就要去见一见他。因为入宗时,那个大圣护道人可以出手,只有青龙才能保护你。”</p>

    开心明白,他知道后山有个不戒。他也很惋惜白瑶和陆五的死,不过只是惋惜而已。他清楚白苏和那个庄院的事情,他也常常去那里看那个女孩。</p>

    两个人拱手作别,开心继续看他的竹子,继续想他的心事。</p>

    他突然想起了那个长着虎头的王琼奇。</p>

    王琼奇就是灵果,他现在是戒律院的首座。王琼奇的父亲是赫赫有名的王奔海,官至武将之首太尉(大司马),他死在了五十年前的北伐军中。</p>

    王琼奇深得先帝杨坚的喜欢,他曾随着梁太子杨衍出家为僧。十八岁时又和太子一起还了俗,回到了永定做了羽林校尉。</p>

    三十年前,晋国大军侵入梁国,一直打到了潭州府的城下(长沙)。梁太子杨衍亲领赤甲军北上抵御晋人。</p>

    王琼奇一战成名,他两次救了太子,也就是当今的梁帝。而在决战之中,他更是猛如下山虎,为打败劲敌立下了首功。当时的梁太子亲口评说“虽失敌首,但得琼奇。”</p>

    就这样,他一路做到了左中郎将。又做了九卿中的光禄卿,然后又做了九卿中负责守卫的卫尉,和负责司法的廷尉。</p>

    三年前,他又带着刘飞练上了山。他当时已经是巴陵侯了,他是去陪自己的弟子,现在的梁太子杨巨一起出家的。</p>

    开心想到了王琼奇,可王琼奇却想着其他,想着他眼前的这个人。</p>

    他在戒律院的僧房里,正对着一个人说着话。</p>

    王琼奇是一身的凛然气,仿佛他还在做着朝堂上的廷尉。</p>

    他说道“觉巨啊,这些天可好啊。”</p>

    觉巨是温润如玉的,他没有多少的烟火气。</p>

    他恭敬而又儒雅地回道“师祖,我一切都安好。大家都很照顾我。”</p>

    王琼奇的眼光一闪,他摇摇头,轻轻说道“林泉寺乃是一个小世界,戒律院就是司法之处。国不可无法,寺不可无律。如何订法,如何执律,便是治国理政的一个关窍之处。你要经常来戒律院看看,知道吗?”</p>

    觉巨低着头,他沉声道“觉巨明白,谢谢师祖的苦心。”</p>

    王琼奇也点点头,又问道“如果你治世,你心中会有哪一句话?”</p>

    一句话,问治世?</p>

    觉巨沉吟了一会儿,回道“高居俯视,听政万方,寂然不动,感能无碍,言不虚发,一切自成。王欲理人,先自理身。”</p>

    这一句话来自《四十华严》,意思和内圣外王有点类似。</p>

    王琼奇笑了,他笑得时候就像是一只饿虎。</p>

    他摇头道“太子殿下,你的佛法可真正是学得太好了。”</p>

    觉巨感到有点不解,他问道“师祖为何发笑?”</p>

    琼奇虎目一凝,说道“太子殿下须知,如无霹雳手段,怎怀菩萨心肠?”</p>

    觉巨本就是个剔透的人,顿时明白他的意思,上位者,需得有霹雳手段,否则也只是空怀菩萨心肠罢了。</p>

    觉巨轻轻回道“师祖的意思,觉巨明白。”</p>

    琼奇背过手,走了几步。</p>

    他转身冷冷看向觉巨道“志不坚者智不达,道理是要知道怎么用的。”</p>

    觉巨回道“觉巨也知道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优柔。”</p>

    琼奇在心里叹了一口气,他在想,觉巨此人很是聪明,如只是普通僧人,日后必是一代高僧,可偏偏他是梁国未来的继承人,行事如此优柔寡断,便是国之不幸。天天钻在佛经里又有什么用?知而行不到,算什么知行合一,要那么多知干什么呢。</p>

    他还是忍住了,虽然他觉得自己很失望。</p>

    琼奇继续说道“再过几年,你还了俗就又是梁国的太子了。你的心肠必须是坚硬的,你的心志必须如铁石一般。多想想王道吧,不要再把时间放在谈经论道上了,你要记住你是梁国的太子。”</p>

    觉巨躬身“弟子受教了,自会好好思量师祖的话。”</p>

    琼奇摆了摆手道“方丈师兄要你过去,说要听听你的佛学领悟。你快去吧,不要让他等久了。”</p>

    梁国的太子?觉巨果然是不简单。原来他就是那个出家的太子杨巨了。</p>

    他一边仔细咀嚼着王琼奇的话,一边出了戒律院走向了方丈院。</p>

    不一会儿他就到了方丈室的门口,他轻轻地敲了敲门,听到了里面的轻声召唤,便推门走了进去。</p>

    方丈室里是淡香幽幽,素雅高洁的。禅室里一个老僧正站在那里看着墙上的一幅画,这画叫做《啰怙罗尊者》。</p>

    他正是灵明方丈,那个年轻时的风流雅僧、翩翩佛公子。他脸上虽然皱纹多多,可有着一双修长有神的眼睛。他鼻如悬胆,嘴巴也是秀美的,配着颌下的长须,一身的风雅色。</p>

    灵明转过身来,上前一步道“觉巨,今日唤你来,其实是有事要跟你说。”</p>

    觉巨乖乖躬身回道“请方丈宣示。”</p>

    灵明“第一件事,乃寺中事。后山不戒院的那位师叔要你过去,你一定要小心啊。”</p>

    觉巨“师叔祖,此人不是梁国大圣么?听说他是天下第一人。”</p>

    灵明点点头,说道“师叔脾气暴躁,你凡事要小心。不过你乃梁国太子,他是不会拿你怎么样的。一切戒急用忍,相信他也是好意。”</p>

    觉巨双手合十,严肃地道“是,弟子定当侍奉好大圣。”</p>

    等他说完,灵明大师突然上前行了一个大礼。</p>

    灵明道“太子殿下,老衲灵明拜见殿下。”</p>

    觉巨点点头,一手虚扶“方丈不用行礼,请您说下一桩事吧。”</p>

    灵明双目炯炯地望着觉巨说道“方白衣乃是青丘山方长空之后,他得到了黎祖灵。”</p>

    觉巨吃了一惊,低头半晌无语道“方丈可是怎么知道的?”</p>

    灵明方丈摇了摇头“是陛下传信给我的,我也不知道陛下是怎么知道的。陛下有旨,托我宣给太子殿下。请太子杨巨接旨。”</p>

    觉巨、也就是太子杨巨潇洒地拜倒在地,轻声说道“请方丈宣旨。”</p>

    灵明苦笑了一声,宣道“陛下口谕太子务必在方白衣入宗前夺回黎祖之灵。此事关系梁国气运,一定要竭尽全力。”</p>

    杨巨犹豫道“这个。”</p>

    灵明抬了抬眉头道“殿下不接旨吗?”</p>

    杨巨以头叩地道“臣杨巨接旨,定当竭尽全力得到黎祖之灵。”</p>

    灵明又苦笑了一下,问道“好,殿下可还有什么疑惑吗?”</p>

    杨巨当然有疑惑,他一直把这些疑惑锁在自己的心里。</p>

    杨巨“疑惑有三”</p>

    灵明“请讲。”</p>

    “一、我久久不明白,为何黎祖之灵会在他的身上?”</p>

    “二、既然黎祖之灵在他的身上,说明黎祖选的是他,为何又要去夺?”</p>

    ”三、为何要在他破境时去夺呢?</p>

    灵明听完,回道”殿下,第一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你。自我梁国开国以来,黎祖之灵代代相传于皇族血脉,我并不知道为何此次会是这样的。”</p>

    “殿下,陛下早料到你会问这个问题。他信里说这关系到梁国的国运,关系到很多人。听说晋帝已得轩辕之灵毕方鸟。祖灵要是在外人手里,谁都不知道这个外人会不会为梁国出手呢?更何况这个人是儒宗方长空的血脉。”</p>

    “殿下,第三个问题陛下也猜到了。他在信里说传说修行人在入道、入宗两次破境时,会出现与自我势均力敌的心魔。所以在这两次破境时,灵会飞到传人的体外,静等传人选择好以后要走的道路。只有这个时候才有可能夺取灵。其他的时候灵都是无法被抓住。”</p>

    杨巨不解道“这只是一个传说啊?”</p>

    灵明双目炯炯道“殿下,陛下请你试一下。”</p>

    杨巨又问道“那要是不行呢?”</p>

    灵明摇头道”不行的话,陛下让太子殿下选择,杀不杀方白衣,让不让灵再选过。”</p>

    杨巨眼里不忍,说道“方丈,为什么要这样?”</p>

    灵明深深地看着杨巨说道“陛下说这是为了梁国,也是为了殿下你。太子殿下,老衲只希望你能够选择你觉得对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