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唐再起txt > 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

第1405章神武四十年

 热门推荐:
    时光荏苒,日月轮回。

    转眼间,薛王就离京了近三载。

    除了每年腊月归京,其余的时间,他都在外地巡查任职。

    一开始的县巡检,做了半年,又调到了军都司中,任都头,再外调出地方,担任一州推官。

    推官,乃是通判的佐贰官。

    通判的职责,一在于监督地方,二在于审判案件诉讼,推官则是其帮手,负责审判案件。

    再之后,他又调任府中,担任六司主事。

    一番经历,让他对于地方了解颇深。

    如,如今与前唐不同的是,县州府的编制,权力划分,特别明显。

    比如,州中,安置闲官的别驾、长史、司马等官,皆被废黜,节省俸禄。

    其下的司功、司仓、司户、司法、司兵、司田等曹参军,也一一合并,仿照朝廷六部,设立六司。

    县更是如此。

    县设六房,州设六司,府设六署,中央则为六部。

    简洁明了。

    这样做还有一些好处,就是让吏员,可以有个畅通的升官通道。

    大唐复立后,神武皇帝深感官吏之间的殊途渐深,但却无力阻止,官吏之别,已经根深蒂固。

    所以,他废黜了胥吏的杂户,也就是贱籍的身份,允许他们像普通的百姓一样,子女可以参加科举,经商。

    同样,更是为了净化官场,皇帝发布谕旨,各州、县、府,六司、房、署主官,一半以上,必须是秀才举人出身。

    给这些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有个报效朝廷的机会。

    虽然是吏,但上升渠道却不堵塞,县,州,府,各有官品等级。

    如此,打破了胥吏世袭的垄断。净化了官场。

    至于底层的文吏,笔贴式,则还是老规矩,地方自主招考,朝廷没这个精力,也没这个必要。

    “地方与中枢,还是不同的。”

    李邦茗不由得感慨道。

    亲民官是最累的,但同样也是权势最大的,朝廷高高在上,值得地方仰慕追逐。

    洛阳的繁华,让李邦茗心生喜意。

    这是熟悉的味道。

    “最近洛阳,可发生了什么事?”

    李邦茗坐在马车上,轻声问道。

    “太子正月始,就全面监国,陛下令天下奏疏,先呈给太子,再与御览。”

    “陛下之心胸,可谓是千古难有啊!”

    李邦茗不由得感慨万千。

    史书上记载了多少父子相残,都是因为权力之故,而作为开国皇帝,当今圣上如此放权,信任,可谓是古今罕见。

    “殿下,朝野都在盛传,陛下将禅让皇位于太子,为太上皇!”

    心腹小心翼翼道。

    “什么?难道这就是召我回京的原因吗?”

    李邦茗不由得有些激动起来。

    太子为皇帝,那他不就是太子了吗?

    激动的心情保持了一会儿,他入京没多久,就被传召入了皇宫。

    神武四十年,皇帝已经年届六旬,而他的父亲,太子李复沐,也已经三十有六。

    这是为他准备的家宴。

    几个弟弟,眼生的紧,见到他的到来,颇有些陌生,一时间,只是几句兄长,毫无亲近之意。

    数了数,三年来,只添了一位皇孙,加上老二入继梁藩,兄弟还是七人。

    至于长姐,被封为益阳郡主,嫁与了勋贵。

    几年不见,伴随着夫君,平和贤惠了许多,笑着示意。

    至于其他的诸王,这几年间,南洋开疆拓土,差不多都就藩去了,最近一批,才走了三个月。

    当然,皇叔太多,太过于陌生,关系好的没几个。

    “孩儿拜见皇祖父,父亲!”

    “起来吧,快起来!”

    皇帝一脸的慈祥,虽然鬓角斑白,但依旧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并未苍老几分。

    哪里有几分传位的样子,他不禁心中起疑。

    “好孩子!”

    李嘉看了一眼太子,瞧着皇孙满脸风霜,精神奕奕的模仿,连声感叹道“你去了三年,吃了不少苦吧,干的不错,好样的。”

    对于这样的培养手段,李嘉与太子也是第一次,但没办法,没有经历兵灾,打天下的难处,太平中成长的下一代,就很难成材。

    酒宴进行的很顺利,气氛融洽,父子、祖孙之间并无隔阂。

    而李邦茗见到圣人与太子依旧融洽后,也放宽了心。

    直到半夜,皇帝才让人散了酒席,唯独留下太子与薛王。

    殿中,明晃晃地点着巨大的蜡烛,成人高,人腰粗,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将空荡荡的宫殿,照的明亮。

    这是南海鲸鱼脂肪,再加上麝香等香料制成的蜡烛,长久不灭,一支价值数百贯。

    而在殿中,却点了九支。

    恍若白日。

    “坐下——”

    “诺!”

    皇帝此时也脱去常服,换上了一件长跑,面目颇为轻松。

    但跪坐的太子,则神情严肃,让李邦茗颇为奇怪,也只能同样表情。

    父子对坐,而皇帝高居龙椅,彼此相隔数丈,即使是明亮如日,也有些恍惚了。

    寥寥三道影子,相互错落。

    “今次召你们父子留下,讨论的乃是国事,也是家事。”

    李嘉略显轻松道“晋王今年初,就已经就藩于真腊,我只有两个嫡子,如今,留在洛阳,中国的,就只有太子你一个人了。”

    “儿臣……”

    太子抬起头,刚要言语,就被皇帝打断“你先让我说完。”

    “除此外,朕的诸子中,尽皆年幼,也只有你成年了。”

    李邦茗心中惊诧,这言语,内涵极深啊!

    强忍着激动,他跪坐着,面色凝重。

    “这个位置,本就是你的。”

    李嘉轻笑一声,说道“民间有句话说的好,老而不死是为贼,对于皇家来说,在位太久的皇帝,也不是什么好事。”

    “陛下春秋鼎盛,哪里谈及一个老字。”

    太子忙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已经六十,老了。”

    皇帝再次叹道。

    太子与薛王不敢言语,帝王心术,不到最后一刻,焉知其真假?

    “你当了十年太子,十来年薛王,日渐成熟,我也放心将这万几重担,与你之身了。”

    皇帝感怀伤秋之后,立马果断起来“明年正月初一,举行禅位大殿,改元绍德,意为继承文武之德。”

    “陛下,三思啊!”

    太子忙起身,匍匐跪下,双目含泪,恳求道“孩儿德行尚浅,不足以继承大统,还望您收回成命。”

    薛王不敢言语,只能继续跪下。

    李嘉也不知这是演的还算真实的,但无论真假,有这个表态,就足够了。

    至少,比欣喜若狂强吧,这点忍耐收敛都没有,不足为皇帝了。

    深深地盯着其人,似乎持续了许久,又仅仅是一瞬间,太子与薛王,尽皆脊背发凉,布满细汗。

    “一言九鼎,朕不会收回来的。”

    皇帝长叹了口气“再英明神武的皇帝,一旦老了就会糊涂,会有难忍言之事,还不如舍得、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