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当代小说艺术的绝唱(3 / 4)

文豪1978 坐望敬亭 5622 字 6天前

表彰林朝阳像个陀螺一样忙的晕头转向,获奖后的一个多月里几乎没有一天是消停的时候在他被舆论裹挟着登上高台的时候,《天朝》的第六卷,也是最后一卷终于在亿万读者的期盼中隆重登场。

10月15日,《收获》的《天朝》专号(第六期)如约上市。

自1999年12月15日《天朝》第一卷发表,历时10个月,这部总字数长达280万字的煌煌巨著终于迎来了收官之时。

携着作者林朝阳喜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势,《收获》专号上市当天一大早,天还未完全亮,燕京各大书店门前便已经聚集了大量前来抢购杂志的热心读者。

这些读者里有不少人都是凌晨时分就已经等在书店门口排队的,此情此景仿佛是回到了八十年代那个人人都在为文学疯狂的年代。

而要说引起读者们如此疯狂表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

其一是作品本身的优秀,过去大半年时间里《天朝》发表五卷,以厚重的史诗叙事和凝练的艺术审美获得了国内文化界以及广大读者群体的超高评价,拥无数。

原因之二,自然是因为林朝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热度。

第三个原因,则是由于专号的稀缺性。

当初李小琳决定将专号印数定为100万份,只是单纯的考虑到出版后的销量问题,希望为出版让路。

她做出这个决定后很快就后悔了,因为她实在是低估了盗版书商们的效率。

《天朝》专号的第一卷发表不到半个月市面上就已经出现了盗版,人文社版的单行本又迟迟推不出来。

《收获》方面等于是拱手将专号和单行本发行之间的空白期白白的让给了那些盗版书商们。

但凡事有利就有弊,林朝阳的读者群体庞大,《天朝》又格外的受欢迎,《收获》卡死了专号印数之后,反而误打误撞的激起了读者们对于《天朝》专号的抢购欲和收藏癖。

这种情况在《天朝》第一卷、第二卷发行时还不明显,到第三卷发行之时,抢购之风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加价买书、黄牛倒卖等情况,

此次《天朝》最后一卷发表,读者们的抢购热情自然更胜从前。

不仅是在燕京,沪上、广州、武汉—

国内各大城市的书店门口都出现了这种壮观的抢购潮,在文学式微的2000年竟然还能够出现读者为抢购图书而大排长龙的情况,许多人对此稀奇不已。

但在了解了大家抢购的作品之后,大家又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毕竟这可是林朝阳的书。

在广大读者的热心抢购之中,《天朝》专号第六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壮举。

仅仅上市半天时间,各地书店的库存便销售一空。

如此疯狂的现象让各大出版社咋舌不已,更让没有抢到书的读者们徒呼奈何!

专号抢不到,只能等人文社版单行本了。

当然了,也有那些不差钱的读者,加价从别处收购,但这终究是少数情况。

至此,《天朝》终于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六卷书,煌煌二百八十万言,单就体量而言,《天朝》雄踞当代中国文坛的巅峰,但《天朝》的成功之处并不在于此。

它的成功在于林朝阳卓绝的努力、竭尽一切虔诚创作态度,更在于其非凡的艺术魅力《天朝》第六卷面世的第一个满月,《燕京大学校刊》上出现了一篇名为《永远的

天朝>》的文章。

文章的署名是燕大教授王永兴,中国史学界的耆老宿儒,隋唐历史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

「”..—当那天晚上读完《天朝》的第一卷书之后,我知道朝阳他是能做到的,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他给自己创造了一个怎样的难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