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643章 伪币出处
    翌日,早朝。

    王琼站在户部文官前首,刑部的前头是右侍郎常元僖。

    甫一立定,弘治皇帝就开始廷议“伪币可有结果?”

    常元僖为难地看了王琼一眼,要弄清楚,一日怎么够?只得摇摇头,应了一句还没有。

    伪币,会造成通货膨胀。

    朝廷的宝源局在印发银票和铸币,坊间又私铸银票和铜币,货币量变多了,就贬值了。

    且银票还是画的,骗走商货运输出海。

    弘治皇帝心气浮动,又看向了严成锦“严卿家,朕听说你在命人调查。”

    “是。”严成锦躬身道“臣要弹劾,柴升、王琼、常元僖、韩文、李文俊等五人。”

    话锋一转,被念到名字的几人,倏地一下,开始紧张起来。

    像被蛇咬到般,柴升面色铁青地看向严成锦“我等在议廷议,你弹劾我们作甚!”

    举朝皆知,严成锦有三个月没有弹劾了。

    众人视线转来,严成锦却不说话。

    正在这时,刘来站出来一步“五位大人得知银票有伪币,将弘治商号的银票,部兑成银两,险些令商号崩溃。

    此事为小,更甚的是,如今,京城的士绅都知道银票有假,皆要挤兑!”

    现在成贤街挤满了士绅,是要去换回银两的。

    伪铜币,尚未还值钱,毕竟是真铜。

    但伪银票,就是一张废纸!

    弘治皇帝面色宛如茄子般紫了,这群家伙不办案,反倒先去兑换了银票“可有此事!”

    王琼率先服软,噗通一声跪倒“臣只换了五百两……”

    这是真的,王琼的银子都用来买礼物了。

    严成锦看向柴升,柴升是富户,换了八万多两银票。

    此刻,柴升期期艾艾地道“臣知罪!这些是臣所有的俸禄,是想买宅邸,才取出来,并非因伪币。”

    取自己的钱出来用,无可厚非,陛下总不能不让他用吧?

    百官心里骂骂咧咧。

    严成锦在朝堂上提出来,分明就是借弹劾之由,堵住他们去换银票。

    如今,陛下知道了,谁还敢去兑换银票?

    弘治皇帝有些担忧看向严成锦“严卿家有眉目了吗?”

    若不查清楚,银票制将会崩坏,像宝钞一样,一文不值。

    严成锦道“还没有,臣也没有把握查出来。”

    他昨日派人去宝源局,查得一丝丝线索,又派人连夜去了天津卫。

    但还不能告诉陛下,万一查不出来,岂不是好大喜功,崩塌形象,这是要考虑在内的。

    身后,郑乾和刘来几人面色一抽,严大人是老稳重了。

    李东阳才不信,严成锦这家伙定又是有了算计。

    银票只有士绅能用得起,一旦士绅都不用了,就是废纸。

    弘治皇帝沉声道“传朕旨意,十日之内,每户不许兑换五千两以上,都察院也一同彻查。”

    饶是能兑换五千两,也是庞大的数额,京城本地加上外来士绅,恐有上万人。

    五千两,就是五千万!

    拖得越久,士绅反倒越想将银票,部兑换出来。

    “臣遵旨。”刘来道。

    刘健深吸一口气,这经济司就是烫手芋头,当锦衣卫百户也比这个强。

    可怜我儿啊,若查不出,就要替严成锦刘顶罪。

    严成锦在殿门外,专程在等王琼,“王大人随我去府上一趟?”

    “商讨伪币之事?”

    “不是,检查本官的库房有多少伪币。”

    王琼不乐意了,他又不是专门给人检查伪币的“严大人,眼下应该先将铜币的罪魁祸首,找出来啊,拖一日,银票更不值钱了。”

    “本官已派人去良乡追查,有一丝丝线索。”严成锦道。

    ……

    良乡,宛若庙会般热闹。

    在街上转悠一圈,钱东来发现价钱比江南低几倍,随意倒腾一些去外地,能赚几倍差价。

    但来良乡三日,他什么都没买。

    随行两个小厮问道“东家,工坊半月才出一次货,再不买就要卖没了。”

    钱东来像读书人般,颇有耐心地道“最赚钱的,不是做生意,是加入良乡商会。”

    凭他对良乡商会的判断,迟早会超过山西的晋商。

    走进商会中,见一个肚子微圆的商贾在嚷嚷,心知是商会副会长,便躬身道“王东家,钱某想加入良乡商会。”

    谁不知良乡商会赚钱,王不岁一看是个儒商,道“不招,那位大人早就不收了。”

    钱东来心中失落,不死心道“可否让钱某,见见谢东家?”

    他与谢玉,是一同在江南做买卖的小商贾,短短三年,谢玉如得天助,成了腰缠万贯的大富贾。

    谢玉闻声转头,见熟悉的身影站在堂中“钱兄进京了?”

    “谢兄,东来想加入良乡商会,这是筹集的一千两股银。”钱东来掏出钱袋。

    一千两看似许多,可加入商会屁都不够的。

    谢玉面露为难之色,没有接银子。

    钱东来道“银子太少?”

    “不是,那位大人不要银子,我能当商会会长,是凭一手算盘本事。”谢玉朝王不岁看去“你看那王东家,也是能张罗,才能得任副会长。

    那位大人不缺银子,只看重本事。”

    钱东来知道,良乡商会与衙门有关,“没想到张大人,竟在意的是这个。”

    谢玉摇头“不是张大人,不能再说了,再说谢某要收到红牌了。”

    见谢玉就要送客,钱东来忙道“在下也有些本事,知道伪币的出处,还请谢兄引荐。”

    走商多年,天南地北,没有他不知道的材料。

    洪州的白露茶混有常州阳羡,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摸一摸绸缎,就能分辨出,是江南的蚕所产还是江北的蚕所产。

    若不是官府剥削,他岂会只赚这一点银子。

    谢玉瞳孔一缩,“严大人正在找私铸伪币的人。”

    ……

    京城,成贤街。

    严成锦让王琼清点一圈,在两个月前,入库的银票有伪币。

    王琼满头大汗“严大人,可以把你知道的一丢丢线索,告诉本官了吧?”

    “其实本官知道的也不多,只知道,这批伪币是从天津海关得来。”

    “你这不是欺骗本官吗?还是本官告诉你的!”

    王琼蹭地一下站起来,有些生气了。

    何能跑过来,小声禀报“少爷,谢东家想引荐一个儒商加入商会,那人说,知道伪币的出处。”

    嗯?

    严成锦回过头,王琼如蒙大赦般追了出去。

    来到正堂时,谢玉正站在堂中不知所措,他冒然引荐,也极为危险,万一严大人不喜,会长一职就没了。

    见严成锦走过来,谢玉忙道“这位戴着人笼嘴的,就是严大人。”

    钱东来忙抓紧机会,道“这伪币,出自南京旁的镇江府,乃是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等各朝的旧币,因百姓藏在家中,如今改朝换代,无法再用,故被士绅收买,重新锻为新币。”

    王琼眼中出现一抹清明,恍然大悟。

    严成锦道“你叫什么?”

    钱东来微微躬身“学生钱东来,字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