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581章 圣明裁决
    白莲不仅在山东有余党,在江南也有支教。

    只是太过于分散,不好逮捕。

    张霖带着逮捕司的人,在山东喊着要加入白莲,寻到了他们的踪迹。

    此刻,手腕上还刻着白莲的教纹。

    刘健愕然张着嘴巴,严成锦要将衍圣公流放海外?

    今日在朝堂上,被震惊了几次,可都没有这一次,像这样震撼。

    熊繍手持着芴牌,不知说什么好。

    方才几个主簿,也已退回队列。

    造反,罪无可赦!

    此时再谏言,只怕会被安上同党的罪名。

    孔闻韶跪伏在大殿上,大臣们退避三舍,一副莫挨老子的样子。

    唯独严成锦,还站在离他一尺的地方,这是都察院的位置。

    弘治皇帝打开册子,上头不仅记载了名字,还有户籍和营生。

    有人是商人,有人乞丐,有人是寻常农夫,白莲教可谓无孔不入。

    “陛下……陛下息怒。”孔闻韶无力。

    严成锦继续“若将山东比作藩国,若无明主,如何能昌盛?

    高皇帝封衍圣公,是为传孔圣遗学,并非为庇护孔府血脉,这样就该将衍圣公封号,传给贤明之人。

    孔弘绪在前朝作奸犯科,孔闻韶身为其子……”

    孔闻韶面如土色,看向严成锦大哥,求求你别说了。

    熊繍忙撇清关系,微微躬身“严成锦所言在理,还请陛下严惩!”

    “臣等附议!”

    事有可为,有不可为,造反就是不可为之事。

    沾上一星半点,就有可能被抓住把柄,万劫不复。

    陛下最痛恨白莲教,若白莲的老巢在山东,今日谁也救不了孔闻韶。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

    孔府占据百万亩良田,就算没有白莲教,他也要整饬。

    如今白莲教出现,更是给了他整饬的台阶下。

    “朝廷奉儒学为正统,以八股取士,孔府令朕心如刀割。

    如此,还怎敢尊儒学为国学?摘取孔闻韶冕冠,诸公以为如何处置?”

    “这个……”李东阳几人迟疑。

    严成锦道“不如流到满加剌国,传教布道?”

    孔闻韶吓得昏厥过去,做梦也想不到,会被流放到海外。

    入京之前,就该找老道士卜一卦。

    萧敬心知陛下一刻也不想见到此人,亲自跑下来,摘取冕冠,让小太监拖出去。

    李东阳忧心抬头“陛下,孔府的良田和山东的百姓?”

    “良乡推行摊丁入亩,能养活三万流民,若将孔府的田地分出去,也推行摊丁入亩,会如何?”弘治皇帝似乎自问。

    大殿中一片寂静,无人敢回答。

    大臣不想推行,当初高皇帝在山西试着推行盐引,后来天下执行。

    虽然只在山东推行,今后未必不会推行天下。

    吏部尚书马文升道“陛下,臣以为可!”

    马公?

    百官诧异至极。

    熊繍看了眼严成锦,又看了眼马文升。

    马文升心知,陛下心意已定。

    弘治皇帝又将几本弹章翻开,勒令“衍圣公府良田不可超出十万亩,设为定例。

    其余孔府子弟,以户计量,不可超两千亩。

    其余皆分还百姓,以摊丁入亩缴赋税。”

    土地减少了,但孔府的子弟能科举为官,能做买卖。

    百官相视一眼,兵部给事中魏文枫站出来“陛下归还田地,无可厚非,可推行摊丁入亩有些不妥。”

    “臣以为,魏大人所言有理。”户部一个给事中道。

    弘治皇帝看向魏文枫道“无田的百姓,有百万之数,两位卿家以为,要如何养活他们?”

    “这……”

    摊丁入亩推行后,对于弘治皇帝而言,这就是用来养活流民的。

    严成锦叹息,陛下还是不忍心将孔府的田地,部剥夺。

    幸苦收来的罪证,也仅能令孔闻韶流放满加剌。

    “内阁拟旨吧。”

    “臣等遵旨!”

    这一议,就是两个时辰,堪称今年最长。

    通政司将邸报传出皇城,再由坊间士绅,传遍天下,以节省纸张。

    读书人听闻,衍圣公被流放满加剌,惊愕得无以复加。

    可看到公告和邸报,孔府占据田地百万亩,百姓相继以腐肉为食,又觉得愤然。

    “有其父必有其子,孔弘绪奸淫掳掠,儿子也如此。”

    “小朱秀才说得对,孔闻韶来良乡,怕是担忧事情败露,博取我等同情。”

    “难怪,衍圣公会入京。”

    读书人的智商,集体上线,茶楼和客栈,一片教训的声音。

    看到官府罗列孔府的罪状,纷纷咒骂孔闻韶。

    王守仁摇摇头。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论谁承袭衍圣公,都逃不了这劫。

    孔闻韶极为无辜,才承袭半年,就遭逢朝廷彻查山东。

    十王府中的孔氏扈从,被锦衣卫驱逐出来,关入锦衣卫诏狱。

    严成锦派人打听,听说孔闻韶没有后人,也就放心了。

    文华殿,

    弘治皇帝心事重重,御案上摆着一份午门禁卫处得来的血书,乃坊间书生为孔闻韶求情。

    坊间的书生,也不为落井下石的人。

    “圣旨已下,命这些书生散去吧,新袭衍圣公为何人?”

    李东阳作揖“臣已派翰苑大学士,前往曲阜考察,一月后,可递交敕封候选名单。”

    孔府的土地归还百姓,就像一块千斤大石从马车上丢下,腐肉从朝廷身上割除。

    山东也还需休养生息几年,才能恢复往日太平。

    朝廷派人前往剿灭白莲,恐怕又不得安生了。

    弘治皇帝叹息一声,点点头。

    ……

    京城,棋盘大街。

    一个书生背着竹箱,手中拄着干枯的竹棍,拉住行人“敢问惠民药局怎么走?”

    “在成贤街。”见这个人穿着破旧儒裳,忍不住问“进京赶考的?”

    书生作揖点头“路途遥远,身子孱弱,不幸染了小病。”

    又问了几个路人,来到惠民药局前。

    门上,挂着悬壶济世的大匾,看病的百姓和士绅,排成长龙。

    书生疑惑“老翁,这两方队列有何不同?”

    “这边是排队看汪机的,这边是良乡的寻常郎中。”

    书生沉思片刻,自身的疾病不算严重,只是感染了风寒罢了,走到人少的一列中。

    一个时辰过去,终于踏入惠民药局的正堂。

    郎中望了书生一眼“伸出手来,有何不适,仔细与我说说。”

    说着,将手搭在书生的脉搏上,又看看舌苔。

    “赶路途中浇了一场雨,偶感头晕,肢体无力。”

    “染上风寒了,喝几副药便能痊愈,你叫什么。”

    “在下姓严,单名嵩,山高嵩。

    敢问郎中,这副药多少银子?”书生略微窘迫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