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521章 遍地是银山
    张鹤龄兴高采烈地给了严成锦六十万两,他也没打算还,所以,这笔买卖一点也不亏。

    正巧,严成锦也没打算还他的银子。

    招募水手出海,定会被陛下发现,船出不了海。

    “还请爵爷依据新立的商律,立下契据,付了银子,一概不退还。”

    “哎呀,贤侄说得对,不还不还。”

    张鹤龄欣喜若狂。

    岛国有两座银矿,等部挖出来,当大白米饭吃也吃不完。

    谢玉在京城的时间不长,却也知道,寿宁侯不是按契约办事的人。

    他犯了明律,告到宫里也没用。

    “严大人,会亏本的,半年不能运输丝绸、茶叶和精盐,商会至少亏损十五万两。”

    王不岁同样心里难受,却不敢出声。

    张鹤龄怒瞪他们一眼,怕严成锦改主意,立下字据,对严成锦道“快带我取船。”

    良乡的五艘大船,有一艘停在码头。

    其余都停在通州大运河。

    张贤亲自带他去区船,张鹤龄感慨万千,竟落下泪来,直接雇佣大船的水手。

    一刻也等不了,那些倭寇,此刻挖的是他的银子啊。

    多等一日,就要损失几万两。

    想到这里,他便悲痛欲绝,心疼得不能呼吸。

    半日后,拖家带口登上大船,张鹤龄忙吩咐管家“出发!”

    海上行船寂寞,他连小妾也带了,这回总算万无一失了吧?

    正在这时,一队身穿飞鱼赐服的人马,沿着良乡的水道,奔袭而来。

    牟斌大喝“陛下有旨,命侯爷进宫面圣!”

    张鹤龄蹬着脚,催促水手“不必理会,快点行船!”

    距离太远追不上,牟斌知道张鹤龄不会停了,连忙去找严成锦。

    严成锦早等在此处,就等锦衣卫来了“牟大人派人去通州,寿宁候会在那里停船。”

    通州距离京城并不远,京城驾快马赶去,只需两个时辰。

    牟斌换了马匹,马不停蹄赶去了通州,势必要将寿宁侯抓回来。

    翌日清晨,一轮红日初上。

    严成锦站在银镜旁,张开双手。

    单日是春晓更衣,双日是千金更衣。

    千金拿出都御史的常服。

    严成锦摇头“本少爷今日要穿斗牛赐服。”

    “奴这就给少爷换。”

    此时,何能小跑进来禀报“少爷,锦衣卫来宣,让您立即进宫。”

    严成锦吃过早饭,坐上轿子来到午门,此时,天色还早,广庭上,仅有几个入宫当值的大臣。

    很快,他来到奉天殿门前,大步走进大殿。

    李东阳三人也在大殿中,朱厚照更罕见地被召来。

    张鹤龄见了严成锦,朝弘治皇帝跪伏叫嚣“陛下,让严成锦还臣的银子,臣就说!”

    弘治皇帝早已知道事情的始末“严卿家,将六十万两还给寿宁候,朕不许五艘大船出海。”

    严成锦思索片刻,从怀中掏出契据“这是寿宁侯立下的契机,概不退还。”

    明律,连皇帝也需要遵守,否则,君宪岂不是成了戏言。

    下了一道圣旨,尽管是错的,也需要用另一道圣旨追回,这就是朱元璋定下的律法。

    白白亏了六十万两银子,张鹤龄怒了“银子不还,打死臣也不会说的!”

    弘治皇帝变得为难起来,一边是律法,一边是国戚。

    平心而论,严成锦白白夺取六十万两,有些过分了。

    李东阳三人颔首点头,听闻张鹤龄为筹集这笔银子,还卖了田地和门铺。

    顿时,有点心疼张鹤龄。

    见弘治皇帝为难,此事说不定得闹到张皇后那去,严成锦斟酌片刻,道“爵爷不说,臣能猜出来,他在海外发现了银山。”

    霎时,大殿中一片死寂。

    弘治皇帝瞠目结舌,李东阳三人露出不同程度的震惊。

    张鹤龄宛如见了鬼一般,瞪大眼睛望着严成锦,仿佛在问你怎么知道的?

    严成锦继续道“寿宁侯出海,是为了寻找银山,如今回来借船,想必,是找到银山了。

    且契据上租期为半年,能在三个月往返,而倭寇在沿海又有白银交易,臣猜测,银山在岛国。”

    张鹤龄窒息了,他有点喘不过气来,中了!

    大明除了他们兄弟,绝不可能有人知道岛国的银矿。

    严成锦连京城都没出过,他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陛下!臣说,但陛下要将银矿一成银子,分给臣!”

    再不说,等朝廷派人去,一分都没了。

    张鹤龄面色慌张,连忙跪伏在地上。

    弘治皇帝看张鹤龄的面色,便知道,严成锦所言是中了。

    这是……祥瑞啊!

    “一成是多少?绝无无可能,朕可许你,若挖出一万两,可给你二百两。”弘治皇帝激动起来。

    张鹤龄面色崩塌“再让严成锦还臣三十万两银子!”

    “臣愿返还。”

    占据张鹤龄的银子本就不在理,张皇后再通情达理,也会震怒。

    此事到此为止,是最好的选择,白嫖三十万两,不亏。

    朱厚照傻眼了,本宫挨了一顿揍,才赚两万五千两……

    “在岛国的石见,有一座银矿,我兄弟二人下去矿井,满目都是银子,可日产白银,五万两。”

    张鹤龄怕弘治皇帝不信,夸大了几倍,隐藏一座佐渡银矿,他也不亏。

    严成锦微微眯着眼睛,石见银矿产银,占据明朝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力开采之下,岂止五万。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三人听闻,仿佛琥珀般石化。

    怎么除了大明,到处都是银山?

    “陛下快命人前往,倭寇每日都在挖矿石,都快要挖空了。”张鹤龄心疼道。

    “臣以为不可,岛国的大名征战不断,能占据银山者,必定兵力雄厚,

    大明贸然派兵,若是断粮,大明不攻自败。

    臣以为,最佳的机会,是等王守仁攻下萨摩国。”

    严成锦身为九卿之一,说话有了分量。

    朝廷调粮,需从京城的通州仓出发,又隔着海,相隔万里,容易断了粮草。

    弘治皇帝命人取舆图来。

    李东阳三人看过舆图后,一致认为打不得。

    “果真还需王守仁打胜萨摩国,朕要不要派兵增援?”

    原本对琉球之事并不上心,可看了舆图后,却变得关心起来。

    倭寇长期侵占广东和松江各府,鞑靼一直伺机攻占大明。

    若大明有银山,他们也一定会来侵占,弱肉强食,为生存之法。

    弘治皇帝和李东阳对取银山,视为理所应当。

    “琉球与萨摩国兵力悬殊,区区万人何以对抗萨摩国和倭寇,派广东水师增援才是良策。”刘健躬身。

    朝廷布置在广东沿岸的水军,不止万人,也挡不住倭寇的侵扰。

    严成锦却摇头“不如等王守仁的消息。”

    他早已给王守仁留了准备,以应对一切意外状况,七成把握是不会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