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437章 这应该很难吧?
    一月前,张天祥冒功被曝光后,王守仁去辽东卫所,调查冒功案。

    他不忘宣传自己的心学,带回一群对心学崇尚的书生。

    车马缓缓驶入京城的街道,书生走在车马两旁,徒步随他入京。

    严成锦还以为,是李东阳的粉丝。

    毕竟在京城,只有李东阳能有出门就被私生饭贴身护航的待遇。

    直到王守仁从马车上下来,他才惊觉。

    “老高兄今日沐休?”王守仁微微作揖。

    与在翰苑当值时相比,他似乎开朗许多,不再终日一副求而不得的思索神色。

    严成锦道“本官的身子不舒服,沐休半日。”

    男人也是会来大姨夫。

    激素、智力和情绪都会有变化。

    慎重起见,每当严成锦感觉来大姨夫后,就不会写弹章或议事。

    免得考虑不周,导致制定的计策,有所遗漏。

    “九边冒功案,你查得如何了?”

    王守仁看向严成锦,欲言又止“九边情况不妙,在下还有要是,需先入宫面圣。”

    他刚才在马车上看见严成锦的轿子,特意命人停下来,有事相求。

    从九边带回的书生弟子,有富贵子弟也有寒门出身。

    在京城落脚,吃住行需要一大笔银两。

    王府虽然家财万贯,但那是父亲的银子,父亲本就反感他讲学,又怎会接济他的门生。

    只是老高兄向来慎重,未必肯答应。

    严成锦见他支支吾吾,便知道有事难以启齿“伯安兄有事便说,在下虽然不会帮忙,但听听也无妨。”

    “……”王守仁。

    严成锦估计,圣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应该很难吧?

    既然如此,就不自寻烦恼了。

    王守仁微微躬身,低头脸色微红“这些书生,为我在九边讲学的追随者,入京无处落脚。

    良乡的塌房厢房众多,可否、可否请老高兄,给他们便宜一些。”

    在大明,书生入京读书,无异于后世出国留学。

    费用是一笔极大的开支,有人甚至需要积攒几年

    王守仁出身名门,无盘缠之类的困扰,却能替书生考虑到这些。

    这厮的脑子,果然细致入微适合办案啊。

    严成锦看向那群读书人,道“本官有个条件,伯安兄答应,我便给最廉平的价钱。”

    “老高兄请讲。”

    “安置一个书生,伯安兄便要护卫我十次,先记账,本官需要时在提取。”

    严成锦觉得不亏啊。

    藩王很快就要入京了。

    需要一个有脑子的强力护卫,叶准没脑子也不强力,牟斌和萧敬强力,但没脑子。

    且他们二人,要留守在陛下身边,不能十二时辰天候。

    王越?护卫这种事,当然是越多越好啊。

    王守仁司空见惯,甚至早已猜到了。

    毕竟他对于老高兄的价值,只有武力而已。

    “不成问题,那在下便与老高兄约定了。”

    王守仁转过身吩咐几句,他自然不能带着书生入宫。

    一群书生朝着严成锦微微作揖。

    严成锦让下人,带他们去良乡找谢玉,塌房是谢玉在京营。

    ……

    刑部的衙门,

    熊繍将准备秋后问斩的人,都找了出来,准备给陛下批红。

    他升任了刑部尚书,掌管大明司法。

    最大的愿望就是执法公正,税赋均平,助弘陛下得大明盛世。

    “熊大人,下官彻查就九边冒功案,得了一批新的名单。”王守仁将名单递过去。

    熊繍翻开看了眼“本官这就向陛下禀报。”

    “恐怕,下官也要面圣,这次彻查蓟州冒功,发现了一宗案子。”王守仁道。

    ……

    紫禁城,东暖阁。

    寒风从殿门外涌入。

    尽管国库收了一批银两,弘治皇帝依旧舍不得用地龙,他命萧敬烧了一盆炭火,放在御案旁。

    萧敬蹲在地上,不时翻翻炭火,让他燃得更旺盛些。

    陛下的体质变化很大,抗寒能力明显提升。

    只是手僵了,写不好字,有时需放在炭火旁烘一烘。

    “陛下,张天祥押回京城了,是将其打入刑部大牢,还是交由锦衣卫斩首?”

    熊繍走进大殿中,微微躬身请奏。

    对于张天祥这样的人,恨不能亲手杀之而后快。

    弘治皇帝微微转头,看向萧敬“朕怎么记得,答应将张天祥交给了都察院?”

    他记得交给了严成锦。

    熊繍却道“臣一会儿便命人移交都察院,陛下,王守仁在殿外候见。”

    弘治皇帝微微颔首,示意宣王守仁进来。

    “臣王守仁参见陛下!臣在宁远发现,辽东的盐引操控在士绅林魏怀手中。

    官府支盐给此人,而不支给其他盐商,致其暗中掌控辽东的盐价。”

    买卖盐需要盐引。

    官府如果多卖某个盐商多一点,这个盐商就会获得大量的利润。

    而盐引,又分为常股和存积两种。

    那些拿着常股盐引的商人,一两年都兑换不到盐,盐引在手中根本无用。

    存积盐引马上就能换到,远比常股快。

    故而,存积盐引比常股盐引更贵。

    弘治皇帝放下狼毫笔,想不到辽东又牵扯出贪腐之事。

    “王卿家查出来了,与哪位官员有关?”

    王守仁深深地看着弘治皇帝“宁寿侯和建昌伯!”

    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气,许久没看见这两人了,王守仁不提,他也懒得问。

    萧敬知道陛下要问什么,率先上前一步,忐忑道“那日去良乡看银山,宁寿侯和建昌伯没回府,失踪了。”

    这两个贪财的人,看见银子就走不动路。

    可是良乡的银矿,装箱带回了户部,两人没道理留在良乡。

    “两个大活人,怎可能失踪,调遣五城兵马司的官犬,把人给朕找出来!”弘治皇帝怒道。

    “此事,且先别让皇后知道。”

    皇宫外,牵着官犬的衙役搜寻大街小巷。

    五城兵马司指挥使徐勇,骑着大马,牵着一只大黄狗挨家搜索青楼。

    “先搜青楼,跟鸨母说十几年来,从没给过银子的客人,她们便知道是谁了。”

    “是大人!”

    顺天府和五城兵马司衙门接到青楼的投诉不少。

    张家兄弟不上朝时,喜欢蹭青楼,看艺伎吹拉弹唱,蚕豆连吃带拿,从不给钱。

    徐勇接到鸨母报案也无可奈何,总不能闹到陛下那儿去。

    便给几两银子打发走了。

    严成锦从李府回来,看见五城兵马司似乎在抓人,“徐大人,京城可是出现了重犯?”

    上一回,五城兵马司出动,还是抓白莲的时候。

    若京城出现逆贼,他打算找牟斌多要几个锦衣卫。

    徐勇躬身恭敬道“张家两位爵爷碰了盐政,逃之夭夭,陛下下旨抓捕,京城并无暴乱,严大人不必担忧。”

    张家兄弟出海真是时候……

    严成锦假装不知,坐上轿子回府。

    半个时辰后,徐勇入宫禀报,“陛下,官犬也找不到人。”

    弘治皇帝嗔怒“两个大活人,还能跑到海外不成!”

    “据探子报……宁寿侯在良乡船厂买了一艘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