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425章 传召九卿的急奏
    陛下已经三天没上朝了。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来到皇宫,就在午门的广庭驻足,望着弘治皇帝小跑而过。

    严成锦想了想,跟了上去,倒不是想劝弘治皇帝上早朝。

    有得睡,谁想上朝?

    是要讨封赏!

    揭露焦芳的罪行乃大功一件,若陛下一直如此装傻,谁给他封赏?

    弘治皇帝瞧见严成锦追上来,先开口道“朕听闻,你给李兆先拟定一套强壮体魄的策论?”

    “陛下是说……”严成锦记得,给李兆先弄过地狱训练计划。

    “给朕一份。”

    严成锦略感诧异,弘治皇帝的身体不如李兆先。

    且每日需要阅奏,不能过度折腾,光是半马,他就跑不下来。

    “边陲冒功和焦芳之事后,朕要活得长寿一些,盛世还差得远,朕不能先崩殂。”弘治皇帝正色。

    自从晨起操练,他能感受到身体愈发轻盈。

    比吃灵寿宫老道的红丸有用。

    要多活几年,必先有一个强健的躯体,他想起李东阳说,李兆先的脱胎换骨。

    严成锦想了想,道“陛下,与王越学着打太极?可拳法可强壮体魄。”

    “奴婢也会,可教殿下。”萧敬凑上来笑道。

    “还是让王越来教朕吧。”

    萧敬脸色垮塌,犹如死了爹娘一般。

    弘治皇帝慢跑了一圈后,便命人去通知百官,准备上朝。

    严成锦心头一喜,萧敬点头应是,差遣小太监前去相互通报。

    接连三日没上朝,百官有种今后不永远不上朝的错觉。

    三日没见到陛下了。

    刘健老怀欣慰“陛下抚定内外,励精图治,功绩可比尧舜,何须自责?”

    “朕三日在反省中,执政疏忽,愧对边陲的百姓。”弘治皇帝面色平淡。

    陛下生性宽宥仁爱,容易多愁善感。

    想来还在反思自身中。

    但未写罪己诏,也没命人告慰天地和祖陵,这便是承受能力上的进步。

    严成锦决定继续打击,让陛下的承受力,进一步得到成长。

    弘治皇帝看向都察院的方向“郑乾查清张天祥冒功一案,有大功,赐官进一品,俸随官升。”

    在封官这件事情上,严成锦觉得,陛下比他还要慎重。

    边将冒功之事,可谓是一桩荼害了大明百年的大案。

    郑乾冒死入宁远,才升了一品。

    不知轮到他,会封赏什么?

    严成锦隐隐有些期待和忐忑,千万不要是皮肤……

    弘治皇帝的目光,再度落到都察院的队伍,若无其事“严卿家彻查焦芳贪墨案,亦有大功,日后还需恪守本职,不可尸位素餐。”

    就这?

    严成锦微微低着头,犹豫要不要把吴宽的弹章,拿出来。

    李东阳和刘健等人沉默了。

    彻查焦芳乃大功才是,可却无人为严成锦请赏。

    “陛下,焦芳府上的家什,字画等物,总共官卖了出白银六万两,皆可充入国库。”

    严成锦持着芴牌,微微躬身。

    六万两?

    百官倒吸一口凉气,比牙行教育要高出数倍。

    良乡的官卖真是摇钱树啊!

    弘治皇帝的嘴皮抽了抽,如此就有六万两银子充入国库了。

    有时候,他真想将严成锦调至户部。

    韩文大喜过望“何时入库?本官派人去交接清算。”

    “国库还欠良乡府库六万八千两,这六万两,应当是抵充了才对,这是借条。”严成锦面色不变,从袖口了掏出一张纸。

    生气了。

    此子定然是因朕没封赏,生气了!

    弘治皇帝冷哼一声,他并非不想给严成锦封赏,不过还没想好给什么赏赐。

    “严卿家彻查焦芳有大功,钦赐斗牛服,命尚衣监为严卿家量制。

    如今国库空虚,六万两银子,就先充入国库吧。”

    吴宽羡慕地看向严成锦,钦赐的赐服,得一件就是祖坟冒青烟。

    此子穿着一件,又得一件,可以换着穿了。

    吴宽低着头,碰了碰严成锦“本官还一件都没有呢,你还不快谢恩。”

    赐服虽好,但对于严成锦来说,也仅仅只是衣服罢了。

    远没有给他多派十个锦衣卫来得贵重。

    严成锦微微躬身“臣谢过陛下,六万两银子,今日就可送入国库。”

    出了奉天殿,回到都察院不久,很快,就有尙衣监的小太监,来给他量衣服。

    …………

    大同镇,北武定门的城垣上。

    城外的百姓已迁移回城中,蒋安瞭望北方,尽管风沙朦胧,也能看见远方的地平线上,滚滚黄尘。

    他目光紧盯着旌旗,大喝“开城门!”

    不多时,朱晖率领的朝鲜军队进入大同镇。

    蒋安忧虑不安“纵然保国公率军来支援,只怕也难以据守,鞑靼这次聚集了五万兵力,下官已传急奏回京了。”

    “鞑靼人也不是傻子,岂会给你机会等待援军,准备迎击吧。”

    连月征战,朱晖也不禁露出疲惫之色。

    尽管早就收到了鞑靼联合女真的消息。

    但大同除了将百姓召回城中,也别无他法。

    “鞑靼与女真有七万兵力,国公千万不能去送死啊。”

    “本国公又不傻,你去牵制敌军,我来坐镇大营,等援军北上!”

    蒋安嗟叹一声,也只能如此了。

    …………

    京城,内阁值房,

    “筹备了如此之久,鞑靼和女真果然要联合起来,攻打大同。”

    刘健看着手中的奏报,真应证了前日的猜想。

    这封疏奏是大同总兵蒋安送回。

    二十日前,达延汗的三子巴尔斯博罗特。

    率领五万大军,联合女真两万大军,冲击大同。

    “大同兵力虚浮,只有两万人,保国公率领的朝鲜军队,仅有万人,总计才三万兵力,怕是难以抵抗。”

    李东阳看完疏奏后,面露愁容。

    三人商议后,还是决定先面圣再说。

    严成锦在观摩李东阳的弹章,遣词造句,没有一句是多余。

    句句直指要害,不愧是能弄死刘瑾的人。

    他如今掌握了马文升弹章的笔法、秦紘弹章的笔法、韩文弹章的笔法等。

    唯独李东阳和谢迁的弹章,还未掌握熟悉。

    郑乾走过来,小声道“大人,外头的小太监在唤您。”

    吴宽站起身来,有些紧张“陛下又召九卿?”

    寻常时候,陛下只召内阁和六部,若是召唤九卿,那就是有大事要发生了。

    严成锦看值房外,那太监一脸猴急的样子。

    大明那一日没有大事,写弹章才是他的本职工作。

    他拿起笔,继续模仿李东阳的弹章,一百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