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小说网 > 穿越小说 > 大明从慎重开始 > 第263章 严氏家书
    “严大人有这等好东西,不早早拿出来,辎重去了延绥你才说。”秦紘觉得这小子在藏拙。

    保国公朱晖去征战西北前,户部就在调拨军粮。

    这小子一声不吭,明显想留给他老爹立功。

    弘治皇帝颔首点头,脸上冷峻的笑容愈发浓郁“严卿家,可有私心啊?”

    私心,当然是有的。

    不过前方传回疏奏,说辎重过多,严成锦才想到压缩饼干。

    大明行军打仗,吃的干粮是穿孔烧饼。

    把圆饼放在炭火上炙烤,酥脆咸香,中戳小孔,以绳穿之,挂在士兵的腰间。

    每个士兵可有挂一摞,足够吃上十几日。

    这些饼,堪堪充饥罢了。

    相比之下,加了少许红糖、盐和香油的压缩饼干,要好吃太多,有力气才有战斗力。

    且就算穿孔烧饼,也要陆续烤制,补充军需。

    压缩饼干打完仗也不会坏,屯放的时间更长久。

    严成锦正色道“臣早就在想减轻辎重的法子,想出来的时候,保国公已经在延绥了,不赖臣。”

    “安定伯调去河套,谁来看守宣府?”刘健担忧这个。

    “臣觉得王轼可以守住宣府。”

    严成锦心中翻开明中期名将的卡牌,将王轼的抽出来。

    王轼不是王越。

    此人有一个很让人羡慕的才能,就是“纸上谈兵”。

    只是他还没被发现,大家都不知道他是个人才。

    弘治皇帝和百官整日说无将可用,其实是缺少一双伯乐的眼睛,这些人都被埋没了。

    “朕怎么记得,王轼是个文官?”

    弘治皇帝微皱眉头,望向严成锦。

    萧敬道“陛下没错,您封他当过南京右副都御史。”

    “将王轼派去宣府,定能守住。”严成锦断然道“达延汗和火筛都在河套,该担心的是河套才对。”

    火筛是一个鞑靼的首领。

    如果没有小王子在,他就是草原铜锣湾扛把子。

    可惜上演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剧情,小王子太强大,只能安心当舔狗。

    大哥干啥,我就干啥。

    “安定伯若能收回河套,臣无异议。”李东阳道。

    马文升道“臣也无异议。”

    相比秦紘,弘治皇帝还是比较相信马文升的眼光,毕竟老兵部了。

    “传朕的旨意,安定伯出发前往河套,代替保国公掌将印,剿灭套虏。”

    “陛下,剿虏怎么能没有督军,史琳是继续留在军中,还是召回京城?”刘健问。

    史琳走之前,便打听过方学查案的事,严成锦不想他留在老爹身边,有很大概率,是个猪队友。

    “陛下,臣觉得延绥巡抚陈寿,可以担此重任。”

    接连举荐两人,秦紘看了过去,陛下,臣这兵部尚书是假的吧?兵部能执掌天下兵马,也是假的吧?

    “陛下……可否容臣说一句?”

    “秦卿家说吧。”

    秦紘道“安定伯带兵抗虏,臣并无意见,但史琳乃是都察院的御史,为何又要替换?”

    阵前换将,是兵家大忌。

    史琳在军中任提督一职,重要性与保国公相差无几。

    将两人都裁换掉,难免军心涣散。

    严成锦道“史大人离京前,问臣方学前往延绥一事,稳妥一些,臣觉得还是换掉吧。”

    这小子竟说史琳是内贼?

    弘治皇帝也觉得有理,派方学去延绥查案,史琳无缘无故问这个干什么。

    秦紘知道方学去延绥干什么。

    这是敏感话题,便不多问了。

    “陈寿是延绥的巡抚,在军旅世家长大,他是懂兵政的,派他当提督,倒也可以。”李东阳清楚陈寿的出身。

    “那命陈寿为提督吧。”

    “谢陛下!”

    严成锦出了宫,命人加紧把压缩饼干做出来,盐和糖多放了几斤。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要给马儿吃最好的草。

    王越画了一份河套的舆图,并且以他对达延汗的了解,标出了鞑靼人可能行军的路线。

    老爹这次,堪称遇到了官途上的最大挑战。

    达延汗和火筛都在河套,两人是鞑靼人中最强的将领。

    在河套搜寻鞑靼人,没有城墙作为屏障,遇到了就是火拼。

    “老夫不方便去河套,不然定去帮苍劲兄一把。”

    王越抚须长叹一声。

    “有此舆图足以。”

    被王守仁训练大半年之久的京军,战力有了提高。

    严成锦拿着舆图去请教朱厚照。

    没错……就是请教。

    ……

    九边中,宣府离京城最近,几乎是在京城的正上方,鞑靼人破了宣府,一路南下就是京城。

    严恪松很快收到朝廷的旨意。

    让他执掌三军将印,去河套打鞑靼人。

    “陛下怎么一会儿东,一会儿西?”

    正当他纳闷的时候,宣旨的太监又掏出一封信。

    “这是严大人托咱交给您的。”

    严恪松打开信,一看字迹就是成锦写来的,只有寥寥几行字

    爹在边陲又胖了吧?宣府太安逸了,所谓温饱思人欲,下一步该想女人了吧?

    儿请乞陛下给爹谋了一份差事,入河套抗击鞑虏。”

    &n的,果然是成锦折腾老夫……

    严恪松本想安安静静的写书,奈何有个驱动他拼搏上进的儿子。

    他继续看下去。

    “儿问爹一个问题,到了河套应该如何布兵?”

    严恪松还没想过这个问题,想了半天,保国公的军事经验不在他之下。

    连保国公都找不到办法,他能怎么办?

    继续看信,果然有答案,只是有点气人。

    “就知道爹猜不出来,儿称之为九宫格战术,爹请看舆图。”

    严恪松掏了掏信封,果然找到一份用油纸画的舆图,只有信纸大小。

    这舆图是河套的地形。

    不同的是,舆图上画有九宫格。

    就像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布满了整个舆图。

    “鞑靼人在河套中迁徙,行踪不定,若在格点上布置哨兵,很快就能掌控他们的踪迹。”

    鞑靼人一直在动,若你也一直在动,反而会找不到。

    将兵力分成小股,像一张网,分布在河套中,迟早会发现鞑靼人。

    再采用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

    小股牵制住鞑靼大军,等援军到来,就能一网打尽。

    “传本官的命令,出发前往河套。”

    严恪松明悟了。

    这九宫格战术,明显就是为了牵制鞑靼人移动。

    把宁夏边军调出来,未尝不能跟鞑靼人一战。

    ……

    “陛下,这就是严成锦给安定伯的信,奴婢让人拓印了一份。”萧敬将信递上。

    弘治皇帝打开一看,九宫格战术?

    “召严成锦来。”

    片刻之后,严成锦来到奉天殿,躬身行礼“臣严成锦,参见陛下。”

    “这九宫格战术,是你想出来的?”

    你无耻……

    竟偷看咱们父子的书信。

    严成锦暗暗记下了送信太监的名字,非洲还没有人去呢。

    “不是臣想出来的,是太子殿下想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