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最出名的旗袍师傅,只是现在已经收山不做了,不管楚辞用什么方式,对方甚至连自己的面都没见过。
楚辞想,对方大概是不愿意,而楚辞也不是为难人的人,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楚辞也没什么。
但遗憾终究是遗憾,楚辞安慰自己,人生没有遗憾,那就不完美了。
而现在李晟忽然提及的人和事,让楚辞的心跳加速了一下,楚辞安静的看向了李晟。
而后,楚辞开口:“是陈晓生先生吗?”
在那个年代的江洲,被人敬重为先生的,就必然是这行德高望重的人,陈晓生就是海派旗袍的创始人,只是后来没落了,楚辞再找的时候,就再没能找见了。
所以现在楚辞想也不想的就提到了陈晓生。
李晟冲着楚辞笑了笑,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对,就是陈先生。”
楚辞有些意外:“您为什么会认识陈先生?我找了陈先生很多年了,但是都找不到。”
李晟听着楚辞的话,安静了一下:“这些年来,旗袍就只是噱头了,加上商业化运作,还有国外品牌的冲击下,这种手工旗袍已经站不住脚了。陈先生对此也很失落,就连他们昌南洋行的招牌,陈先生都让人摘了下来,不想再挂着l了,对于他而言,这个时代已经结束了。”
李晟的声音很好听,在很平静的讲述一件事。
楚辞很安静的听着,并没打断李晟,一直到李晟把话完。
“而这些年来,陈老先生的身体也不太好,想做衣服是很难了,而陈老先生边上的徒弟也陆续都去别的地方发展了,加上旗袍的工艺其实很繁琐,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真正留下来的人少之又少,陈老先生也就不再接任何旗袍的单子了。”
楚辞了然,确确实实是如此,要是自己的话,大概也不会再接了,加上年事已高,那些针线都不一定看的清了。
“而这一年来,陈老先生住院了,因为身体的情况,现在人在ICU里面,我回苏黎世之前,还去看过陈老先生,很可惜,意识已经不是那么清晰了,但陈老先生唯一惦记的就是自己的昌南洋行,惦记着海派旗袍,也是因为如此,陈老先生的孙女回来后,才会想着发扬旗袍事业。”
……
,